色丁香网-老师解开乳罩喂奶我脱她内-18禁无遮遮挡羞漫画免费阅读-午夜AV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内射

全国服务热线:13580554020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新闻动态

“瘦身”新风——化工企业大刀阔斧玩“剥离”

发布时间:2014-11-07 12:05:35点击量:0

?

  十年前,化工企业都在扩大规模,增强产品多样性。
  
  如今,趋势颠倒了过来,许多企业在缩减规模,化工行业并购频频。
  
  驱动并购的因素,既有化工行业的整合需求,也有来自投资者的压力。化工行业野蛮粗暴的生长时代已经步入尾声,寻找潜力行业,集中火力深耕细分市场,成了行业巨头们的一致选择。
  
  不过,由于全球经济的持续恢复进展缓慢,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各家企业往往缺乏敲定大型并购的信心,预计短期内,化工领域的并购活动仍将保持温和的增长趋势,因为有一些潜在的交易目前还处于准备阶段。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那些似乎认准了“瘦身让世界更美好”的全球性化工企业,在近期各自都执行了哪些大刀阔斧的业务剥离。
  
  杜邦(DuPont)
  
  2013年7月底,杜邦表示,为了转型成为高增长、低周期性公司,公司在评估剥离价值70亿美元/年的业务。
  
  剥离高性能化学品
  
  去年10月,杜邦宣布剥离高性能化学品业务,包括钛白粉、氟产品和工业化学品业务。这些业务虽然为杜邦带来了大量的现金流,但也受到了市场剧烈波动的影响。
  
  从2012年以来,杜邦的高管都在思考如何处理高性能化学品部门,企图在该部门的现金增值和周期性、波动性之间找到平衡。最后他们得出结论,剥离高性能化学品业务,为股东创造最大的价值。
  
  主攻“科学驱动”的业务
  
  在杜邦看来,这项业务剥离之后,公司将能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科学驱动的业务领域,包括农业与营养、工业生物科学和新材料。
  
  早在1999年9月,杜邦就宣布了新的企业发展方向和全球定位,从一家“化学公司”转变为综合的“科技公司”。
  
  从火药到化学品到食品,杜邦每次的转型都果断决绝。如今,杜邦将每年研发经费的60%用于与增加世界粮食产量相关的研究。
  
  背景
  
  杜邦成立于 1802 年,以广泛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涉及农业与食品、楼宇与建筑、通讯和交通、能源与生物应用科技等众多领域。
  
  1984年杜邦在北京设立办事处,1988年在深圳注册成立“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外商全资拥有的投资性公司,产品和服务涉及了化工、农业、食品与营养、电子、纺织、汽车等多个行业。
  
  拜耳(Bayer)
  
  近几年以来,拜耳进行了大手笔的业务剥离和调整。就在上个星期,拜耳集团宣布,未来将专注于生命科学业务,例如医药保健和作物科学。
  
  如此这般调整,拜耳的目标是要创建两家全球顶级的企业——生命科学领域的世界级创新公司,以及材料科技聚合物领域的领先公司。
  
  塑料业务成独立公司
  
  2014年9月,拜耳证实了将把塑料业务拆分成一个独立公司的消息。独立后,材料业务将拥有更好的资本渠道和更大的灵活性。
  
  消息传出后几个小时,拜耳股价上涨了5%,投资者似乎赞成这样的举动。
  
  此前,这项材料业务正处于投资困境,因为拜耳把大部分的研发资源投入在未来更有利可图的医药业务上。而如今作为一家独立的公司,材料业务将可以调整其组织、流程结构和企业文化。
  
  2009年-2013年,拜耳投资了超过38亿欧元,用于材料业务的物业、厂房及设备、研发。剥离后,材料业务将成为欧洲第四大化工公司。
  
  其他板块
  
  此外,在去年10月,拜耳把材料科技Desmolux系列产品出售给Allnex,Allnex巩固了自己在辐射固化涂料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去年5月,拜耳把全球粉末聚酯树脂业务,以及美国的液体聚酯树脂商户业务,出售给Stepan Co.公司,目的也是想借助分拆,让自己更加专注于核心竞争力。
  
  去年2月,拜耳把中国客户定制和标准配方维生素预混料业务出售给帝斯曼。
  
  背景
  
  拜耳是一家在医药保健、作物营养、高科技材料领域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全球性企业,几乎在每个国家都有公司。
  
  拜耳大中华区集团主要面向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市场开展运营。1993年,拜耳同中国原化工部签订了涵盖广阔的合作协议,并以此为基础扩大了其在华的商业活动。1994年,拜耳(中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控股公司在北京成立,负责协调技术转让和市场发展,并为拜耳在华合资企业项目的准备和实施提供支持。2003年末,公司总部迁址到上海。
  
  陶氏化学(Dow)
  
  分拆大宗化学品资产计划
  
  2013年12月,陶氏化学表示将出售大部分的氯业务,关闭德州自由港(Freeport)大约80万吨的氯和烧碱产能。这是陶氏化学分拆价值40亿美元的大宗化学品资产计划的一部分。
  
  除了氯业务,环氧树脂业务、部分盐水和能源资产也在计划出售的清单上。
  
  这些资产大部分属于陶氏的功能材料部门,功能材料市场极易受到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
  
  陶氏看重的“增长性市场”
  
  陶氏化学公司的战略是收缩业务范围,将重点集中在具有吸引力的增长性市场,包括农业、涂料、电子材料、包装和性能材料。
  
  陶氏预计,氯碱和环氧树脂业务的剥离,将给公司带来30亿-40亿美元的税前收入,预计在2015年底前完成。
  
  背景
  
  陶氏在特种化学、高新材料、农业科学和塑料等业务上具有领先地位,产品应用于电子产品、水处理、能源、涂料和农业等高速发展的市场。
  
  从1930年代开始,陶氏在中国大陆开展业务,目前中国已经成为陶氏的第二大市场。
  
  洛克伍德(Rock Wood)
  
  打包出售弱势业务
  
  2013年5月,洛克伍德表示,由于钛白粉市场疲软,公司将在年底前退出钛白粉领域。
  
  洛克伍德原先计划单独剥离钛白粉业务,但由于单独出售这项业务没能吸引买家足够的兴趣,洛克伍德随后决定,将高性能添加剂业务连同萨赫特莱本钛白粉一起挂牌出售。
  
  这笔生意在去年9月敲定。亨斯迈公司同意以11亿美元收购洛克伍德的高性能添加剂和二氧化钛业务,提高自己在颜料业务上的竞争力,涉及的应用领域包括建筑、塑料、墨水、食品、化妆品等。
  
  背景
  
  洛克伍德是一家特种化工品集团,其生产的特种化学品和先进材料应用在汽车、电子和建筑等行业。
  
  1990年代,洛克伍德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在深圳、太仓、常熟等地设有颜料工厂。
  
  亚什兰(Ashland)
  
  股东施压资产布局
  
  今年2月,亚什兰宣布,已经同意以18亿美元的价格向私募股权企业Clayton, Dubilier & Rice出售名下的水务技术业务部门。
  
  在声明中,亚什兰表示,剥离这部分业务可以“使得公司专注于更核心的专业化学用品业务,并加速将资本用于回报股东”。
  
  这一调整与投资方的压力有关。亚什兰集团的最大股东——对冲基金企业Jana合伙公司在2013年对其施压,要求公司改革。双方讨论了企业架构、运营业务以及各项策略的改变。
  
  亚什兰集团的水务技术部门主要向纸浆和工业水务市场提供专业化学产品,这个部门在全球范围有17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和约3000名雇员。
  
  背景
  
  亚什兰是一家全球性的多元化化工公司,成立于1924年,主要业务涉及优质专业化学品、金属铸件消耗品等精细化工产品、高级润滑油以及水处理等。
  
  科聚亚(Chemtura)
  
  旨在转型
  
  2013年10月,科聚亚宣布,已经与KIK消费品公司(KIK Custom Products Inc)达成股权购买协议,以3.15亿美金的价格将自己的消费品业务出售给KIK,同时还宣布了出售农化业务的决定。
  
  上述两项决定能够为其股东提供大量的短期价值,同时也能够让科聚亚公司更加专注于创造附加价值的商业机遇,转型成为工业化特殊化学品领域的一流公司。
  
  科聚亚表示,其下一步计划是简化并改造产品组合,在选择的领域内获得周期性增长趋势带来的收益。
  
  背景
  
  科聚亚是一家全球性特殊化学品公司,在热浇注塑型聚氨酯预聚体、阻燃剂、工业润滑油、特殊化学品、日用化学品以及农作物化学剂等领域内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富美实(FMC)
  
  “瘦身”
  
  伴随着剥离非核心业务的“瘦身潮”在全球化工行业刮起,FMC近两年在组织架构的瘦身简化方面也动作频频。
  
  2013年底,FMC将旗下非核心的Peroxygens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私人投资部One Equity Partners,该交易价值约2亿美元。
  
  2014年3月,FMC又宣布将拆分为两家独立运作的公司,分别是由农业解决方案部、健康和营养部组成“富美实公司”,以及由矿产事业部组成“富美实矿产公司”。拆分将于2015年4月1日结束。
  
  背景
  
  相较于陶氏、杜邦,FMC这个名字并不是那么出名。据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C&EN)发布的2014美国化工公司50强榜单,FMC也仅仅排在第23位。
  
  但FMC有另外两个“头衔”却颇有分量:全球第二大锂化学品供应商、全球第九大农化企业。
  
  FMC成立至今已有130年历史,涉足农业、工业、化学、能源、食品、机械、医药等多个领域,核心业务在于农化产品、生化聚合物和矿产事业(包括碱和锂产品)。
  
  1980年代,FMC进入中国,眼下在华有三个运营部门:农业解决方案事业部、健康与营养事业部,以及矿产品事业部。
  
  科莱恩(Clariant)
  
  资产剥离的两大标准
  
  今年4月,科莱恩在表示会加大对亚洲、大中华区投资力度的同时,还透露将会剥离前景不佳的业务。
  
  科莱恩计划剥离的那些业务部门,要参考两个要素:第一,是否在未来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就造纸业务来看,全球的造纸业特别是新闻纸受到了重创,唯一增长的包装用纸也只是在亚洲区域增长而已。皮革行业的销售额增幅也只有1%,同样需要对外剥离出去。
  
  另一个要素,是看公司的业务单元对价格的掌控力如何,是否能进行价格传导。比如纸张增白剂,科莱恩的这一产品已是全球领先的业务,但是产能严重过剩,原材料价格无法实现从上到下的价格传导,未来势必需要把这部分业务剥离出去。
  
  背景
  
  科莱恩是全球领先的特种化学品公司,由全球100多个集团公司组成,产品涉及添加剂、催化剂、洗涤及中间体业务、功能性材料、特种工业品与消费品等。
  
  大中华区是科莱恩全球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科莱恩大中华区的组织网络,包括坐落于上海的业务和服务总部,以及位于北京、广州、杭州、香港、惠州、昆明、上海、深圳、台北/桃园、天津、武汉、镇江、韩国首尔的生产基地及办事处组成。